图书介绍

射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射表技术
  • 闫章更,祁载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140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射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弹道及弹道诸元1

1.1.1 弹道特征点1

1.1.2 弹道诸元1

1.1.3 真空弹道2

1.1.4 空气弹道3

1.1.5 射弹散布3

1.2.2 射表的主要内容4

1.2.1 射表的用途4

1.2 射表的用途和内容4

1.3 对射表的要求5

1.4 炮兵标准射击条件7

1.4.1 标准气象条件7

1.4.2 标准弹道条件10

1.4.3 标准地球条件11

1.5 射表编制的基本原理与射表工作程序11

1.5.1 基本原理11

1.5.2 射表工作程序12

第2章 射表模型14

2.1 引言14

2.2 坐标系、动力平衡角向量及作用在弹丸上的力和力矩14

2.2.1 坐标系14

2.2.2 动力平衡角向量15

2.2.3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16

2.2.4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矩27

2.3.1 旋转稳定弹丸4D模型的矢量形式29

2.3 旋转稳定弹丸4D模型29

2.3.2 旋转稳定弹丸4D模型的标量形式30

2.3.3 α?的迭代算法32

2.3.4 α?的直接算法36

2.4 旋转稳定弹丸改进的4D弹道模型37

2.4.1 引言37

2.4.2 动力平衡角的快速解算模型37

2.4.3 动力平衡角的快速解算模型的迭代算法40

2.4.4 动力平衡角快速解算模型的直接算法40

2.5.1 简化的4D模型41

2.5 旋转弹丸简化的4D模型及2D模型41

2.5.2 2D模型42

2.6 旋转弹丸6D模型44

2.6.1 引言44

2.6.2 6D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44

2.6.3 6D模型方程组50

2.7 旋转弹丸5D模型52

2.7.1 引言52

2.7.2 5D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52

2.7.3 5D模型方程组56

2.8 旋转弹丸各模型的比较58

2.9 火箭弹4D模型59

2.9.1 火箭的推力59

2.9.2 空气动力数据62

2.9.3 物理数据62

2.9.4 火箭弹4D模型方程组63

2.9.5 火箭弹简化的4D模型及2D模型63

2.11.2 质量流量模型64

2.11.1 引言64

2.11 底排弹4D模型64

2.10 火箭弹5D与6D模型64

2.11.3 阻力系数下降量67

2.11.4 底排弹4D弹道模型67

2.12 子母弹射表模型68

2.12.1 引言68

2.12.2 子弹弹道的初始条件69

第3章 射表试验72

3.1 引言72

3.2 射表试验准备72

3.2.1 火炮的射击准备72

3.2.2 弹药的射击准备75

3.2.3 气象诸元的观测准备76

3.2.4 其它准备76

3.3 测速试验76

3.3.1 目的76

3.3.2 需测数据76

3.3.3 测试原理77

3.3.4 试验条件79

3.3.5 数据处理80

3.4 选配装药量试验84

3.4.1 目的84

3.4.2 需测数据84

3.4.3 试验方法84

3.4.4 说明85

3.5 测定跳角试验85

3.5.1 目的85

3.5.2 需测数据85

3.5.3 测试原理85

3.5.4 实施要点90

3.6.1 目的91

3.6.3 原理91

3.6.2 需测数据91

3.5.5 数据处理91

3.6 确定弹重修正系数和药温修正系数的射击试验91

3.6.4 实施要点92

3.6.5 数据处理92

3.7.1 目的93

3.7.2 需测数据93

3.7.3 落点坐标的测量93

3.7 测定落点弹道诸元的射击试验(射程、密集度试验)93

3.6.6 说明93

3.7.4 实施要点94

3.7.5 数据处理95

3.8 立靶试验97

3.8.1 目的97

3.8.2 测试数据97

3.8.3 背景97

3.8.4 实施要点97

3.9.2 需测数据99

3.9.1 目的99

3.9.3 试验方法99

3.8.5 数据处理99

3.9 确定表定初速的射击试验99

3.10 测定弹丸空间坐标的射击试验101

3.10.1 目的101

3.10.2 需测数据101

3.10.3 测试原理101

3.10.4 实施要点104

3.10.5 数据处理105

3.11 测定弹丸刚体弹道参数的纸靶试验106

3.11.1 目的106

3.11.2 需测数据106

3.11.3 原理106

3.11.4 实施要点110

3.11.5 试验条件问题111

3.11.6 数据处理111

312.1 地面气象诸元的观测112

3.12.2 高空气象诸元的观测112

3.11.7 说明112

3.12 试验中气象诸元的观测112

3.13 分组试验115

3.13.1 引言115

3.13.2 射击试验中的两类误差与标准化射程的中间误差115

3.13.3 分组试验的必要性与组数及一组发数的确定116

3.13.4 绍文准则119

3.13.5 分组试验的统计模型121

3.14.1 引言122

3.14.2 统计模型122

3.14 射击试验的计算机模拟122

3.14.3 弹着点的随机模拟方法123

第4章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129

4.1 引言129

4.2 中心位置和离散度的估计方法129

4.2.1 中心位置的估计方法129

4.2.2 离散度的估计方法130

4.3 正态性检验131

4.3.1 名词术语131

4.3.2 偏度检验法132

4.3.3 峰度检验法133

4.3.4 无方向检验法135

4.3.5 概率纸检验法139

4.4 异常值的判定139

4.4.1 σ已知,μ未知时的极值偏差法139

4.4.2 σ和μ均未知时的极值偏差法141

4.4.3 极差比法(Dixon准则)143

4.4.4 使用剔除准则时应注意的事项145

4.4.5 分组试验时大误差异常值的判定145

4.5 倾向性分析146

4.6 有效数字及舍入法则148

第5章 气动参数辨识151

5.1 引言151

5.2 C-K法151

5.3 应用弹丸速度测量数据对阻力系数的辨识156

5.3.1 径向速度与切向速度的换算关系式157

5.3.2 应用2D弹道模型对阻力系数的辨识159

5.3.3 应用4D弹道模型对零阻系数的辨识165

5.4 应用弹丸空间坐标测量数据对阻力系数的辨识167

5.5.1 角运动两臂模型169

5.5 应用弹丸飞行姿态测量数据对力矩系数的辨识169

5.5.2 8个未知参数的C-K法辨识172

5.5.3 8个未知参数的图解法辨识175

5.5.4 力矩系数计算177

5.5.5 例177

5.5.6 起始扰动攻角αD的近似表达式179

5.6 应用转速测量数据对滚转阻尼力矩系数的辨识180

5.6.1 滚转方程180

5.6.2 用转角测量数据对C?的辨识181

5.6.3 用转速测量数据对C?的辨识182

5.7 用速度测量数据对零阻、诱导阻力系数的辨识182

5.7.1 阻力方程182

5.7.2 辨识方法183

5.8 用质心坐标数据对升力、马格努斯力系数的辨识184

5.8.1 质心坐标方程184

5.8.2 Cla及Cypa的C-K法辨识186

5.9 应用改变弹丸重心位置的方法对升力、马格努斯力系数的辨识187

5.10 应用速度测量数据对底排弹减阻系数的辨识189

5.11 应用坐标测量数据对底排弹减阻系数、升力系数、马格努斯力系数的辨识191

第6章 地面炮榴弹射表的编制195

6.1 引言195

6.2 采用的模型195

6.3 试验项目195

6.4 符合计算和射距离标准化196

6.4.1 符合计算的基础数据196

6.4.2 符合方法199

6.5.1 手工作图法202

6.4.3 射距离标准化202

6.5 符合系数曲线制作202

6.5.2 计算机拟合法203

6.5.3 多装药号曲线的制作203

6.6 射表计算204

6.6.1 计算说明204

6.6.2 射表计算的基础数据204

6.6.3 基本诸元的计算205

6.6.4 修正诸元的计算206

6.6.5 公算偏差的计算207

6.6.6 炮目高差为△y时高低修正量的计算210

6.6.7 高角修正量表的计算211

6.6.8 地球自转修正量的计算213

6.6.9 图解式射表的编制213

6.7 几个有关问题的试验验证214

6.7.1 符合系数与射表模型214

6.7.2 不同模型所编射表的一致性比较216

6.7.3 对两种试验方案的评估218

第7章 其它武器弹药的射表编制223

7.1 引言223

7.2 野战火箭炮射表编制特点223

7.2.1 火箭炮射表任务书223

7.2.2 火箭炮射击准备223

7.2.3 火箭弹射击准备224

7.2.4 试验项目224

7.2.8 符合计算225

7.2.7 采用的模型225

7.2.5 测试内容225

7.2.6 数据处理225

7.2.9 射表计算226

7.3 甲弹射表的编制特点227

7.3.1 引言227

7.3.2 采用的模型227

7.3.3 试验项目227

7.3.4 符合方法227

7.3.5 射表计算228

7.4 高炮射表的编制特点228

7.4.1 引言228

7.4.2 采用的模型229

7.4.3 试验项目229

7.4.4 符合方法229

7.4.5 射表计算229

7.5.2 子弹弹道特性233

7.5.3 散布椭圆参数辨识233

7.5 子母弹射表的编制特点233

7.5.1 引言233

7.5.4 子弹落点散布范围的平均值的计算236

7.5.5 中心子弹落点散布特征量的计算236

7.5.6 符合方法236

7.5.7 射表计算236

7.8 末制导炮弹射表的编制特点237

7.8.1 末制导炮弹的基本工作原理237

7.7 底部排气弹射表的编制特点237

7.6 迫击炮射表的编制特点237

7.8.2 末制导炮弹弹道特点238

7.8.3 末制导炮弹的结构组成239

7.8.4 末制导炮弹射表的编制特点241

第8章 对比试验及结果评定243

8.1 引言243

8.2 射程的对比试验及结果评定243

8.2.1 对被试品的要求243

8.2.2 试验射角和装药243

8.2.3 结果评定243

8.3 密集度对比试验结果评定247

8.2.4 说明247

8.4 修正量的计算248

8.4.1 距离修正量的计算249

8.4.2 密集度修正量的计算249

第9章 射表检查250

9.1 编拟射表过程中的射表检查250

9.1.1 检查方法250

9.2.3 射击检查结果评定251

9.2.2 按部队使用射表的方法进行射击检查251

9.2.1 按射表试验的方法进行射击检查251

9.2 射表的射击检查251

9.1.2 审查框图251

9.3 说明255

第10章 射表误差256

10.1 确定基础射程的误差256

10.1.1 确定试验射程的中间误差256

10.1.2 确定初速的中间误差256

10.1.6 当日误差257

10.1.5 气动参数的中间误差257

10.1.4 确定气象诸元的中间误差257

10.1.3 确定射角的中间误差257

10.1.7 其它误差258

10.1.8 一次射击结果的基础射程的误差258

10.1.9 模型误差260

10.1.10 符合系数曲线制作误差260

10.2 表射程误差的合成260

第11章 射表技术展望261

11.1 引言261

11.2 气动参数辨识技术的广泛应用261

11.3 符合计算的全面化262

11.4 射表模型与火控模型的统一262

11.5 气象修正的精确化与气象诸元观测精度的提高263

11.6 遥测技术在可制导兵器射表技术中的应用263

11.7 统计理论在可制导兵器等新型弹射表编制中的广泛应用264

11.8 统计试验法(蒙特卡洛法)在射表技术中的广泛应用264

参考文献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