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智慧与实践探索丛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论智慧与实践探索丛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1336022.jpg)
- 陈红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249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论智慧与实践探索丛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研究缘起:问题与特质1
0.1.1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1
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质4
二、已有研究9
0.2.1国内研究现状9
0.2.2 国外研究现状13
0.2.3相关概念界定1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视域下实践逻辑研究的必要性33
第一节 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的认识33
1.1.1结合论33
1.1.2理论创新论35
1.1.3其他相关论点3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矛盾解析38
1.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态结构分析——基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39
1.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矛盾三重解构42
1.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矛盾的对立统一44
1.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的外在体现4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阐释中实践逻辑的“合法性”48
1.3.1本质之内在性的理论定位48
1.3.2本质之超越性的现实依据51
1.3.3实践逻辑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54
第二章 问题的凸显与表达:实践对发展理论的诉求58
第一节 实践作为起点之缘由58
2.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问题58
2.1.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指向61
2.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特质64
第二节 实践诉求之生成进路68
2.2.1认识与实践差异性存在:实践诉求生成之可能69
2.2.2辩证唯物主义视域内理论与实践的演化73
2.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实践诉求生成的具体路径76
第三节 实践诉求之表达82
2.3.1实践诉求具体表达:矛盾的凸显与变迁83
2.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践诉求表达88
2.3.3表达方式一:问题沉淀与过滤——“基本问题”的生成95
2.3.4表达方式二:非“基本问题”的演化98
第四节 实践诉求之定位102
2.4.1共时性维度:在时代中定位102
2.4.2历时性维度:在历史中定位106
2.4.3现时性维度:在现实中定位110
第三章 实践互动与理论创新:理论生成的四个环节116
第一节 调查研究116
3.1.1调查研究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117
3.1.2调查研究实例枚举120
3.1.3作用一:明晰事实128
3.1.4作用二:统一思想130
第二节 定点试验134
3.2.1定点试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135
3.2.2定点试验实例枚举138
3.2.3作用一:降低运行风险142
3.2.4作用二:推动理论内生145
第三节 经验汲取150
3.3.1总结实践经验150
3.3.2作用:理清关联关系155
3.3.3借鉴国际经验158
3.3.4作用:提取“共性”要素163
第四节 理论提升166
3.4.1从经验到理性:理论生成的关键167
3.4.2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170
3.4.3理论内部突破173
第四章 大众认同与践行理论:理论走向实践的三重转化179
第一节 转化障碍179
4.1.1认知误区180
4.1.2认同障碍184
4.1.3利益阻滞187
第二节 学理化191
4.2.1理论的内部分解191
4.2.2理论的内在建构194
4.2.3学理化双重效用196
第三节 大众化200
4.3.1理论前提200
4.3.2实现路径204
4.3.3存在问题207
4.3.4对策分析210
第四节 现实化214
4.4.1制度规约214
4.4.2政策转化217
4.4.3条件与限度220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的整体审视与现实启示224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整体建构的有效链接224
5.1.1问题意识主导方向225
5.1.2整体建构相对滞后229
5.1.3二者的有效链接232
第二节 理性选择与经验汲取的恰当契合235
5.2.1理性选择的回归236
5.2.2经验汲取的勃兴239
5.2.3两者的恰当契合242
第三节 灵魂性与灵活性张力的适度制衡247
5.3.1张力的存在247
5.3.2限度的突破249
5.3.3正确的态度253
结语 研究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逻辑研究的方法论反思258
参考文献264
后记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