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与TCP/IP协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与TCP/IP协议](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597880.jpg)
- 梁振军,梁波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14405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与TCP/IP协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1.1网际需求1
1.2 TCP/IP网际1
1.3网际服务2
1.3.1应用级网际服务2
1.3.2网络级网际服务3
1.4 DARPA网际的历史和范围4
1.5 DARPA网际活动委员会5
1.6 DARPA网际研究与需求评论6
1.7 DARPA网际协议与标准化6
1.8未来发展6
1.9本书结构7
1.10小结7
第二章基本网络技术回顾8
2.1前言8
2.2网络通信两种方式8
2.4以太网技术9
2.3长途网与局域网9
2.4.2冲突检测与恢复12
2.4.1以太网特性12
2.4.3以太网容量13
2.4.4以太网寻址13
2.4.5以太网寻址13
2.4.6以太网帧格式14
2.5 Pro NET环技术15
2.5.1 ProNET-10帧格式16
2.6 ARPANET技术17
2.5.2 ProNET-10令牌恢复17
2.5.3 ProNET-10 星形环17
2.7国家科学基金会连网19
2.7.1 NSFnet干线19
2.7.2 NSFnet中级网络20
2.7.3NSFnet 访问网20
2.8 X25NET20
2.9 Cypress网络21
供进一步研究23
2.10小结与结论23
第三章网络互联概念与体系结构模型24
3.1前言24
3.2应用级互联24
3.3网络级互联24
3.4网际特性25
3.5网际体系结构25
3.6通过网关实现互联27
3.7用户的观点28
3.8未答复的问题29
3.9小结30
供进一步研究30
练习30
第四章网际地址31
4.1 前言31
4.2通作标识符31
4.3网防地址的三种基本类型31
4.4指定网络联接的地址32
4.5网络地址与广播地址32
4.7网际寻址的弱点33
4.6把零解释成“这个”33
4.8点分十进制记数法34
4.9网际编址授权组织34
410举例34
4.11网络字节顺序36
4 12小结36
供进…步研究36
练习37
5.4通过直接变换进行转化38
5.3两类物理地址38
5.2地址转化问题38
5.1 前言38
第五章网际地址向物理地址变换38
5.5通过动态捆扎进行转化39
5.6地址转化快速暂存器40
5.7 ARP改进40
5.8 ARP与其它协议的关系41
5.9 ARP实现41
5.10 ARP封装与标识42
供进一步研究43
5.12小结43
5.11 ARP协议格式43
练习44
第六章 在开始工作时确定网际地址(RARP)45
6.1前言45
6.2反向地址转化协议(RARP)45
6.3 RARP交易定时47
6.4基本RARP服务器与后备RARP服务器47
6.5小结47
练习48
供进一步研究48
第七章 网际协议 无联接报文递交(IP)49
7.1 前言49
7.2虚拟网络49
7.3 DARPA网际结构与基本原理49
7.4不可靠递交概念49
7.5 无联接递交系统50
7.6 DARPA网际协议目的50
7.7 DARPA网际数据报50
7.7.2数据报大小与网络MTU51
7.7.1数据报封装51
7.7.3数据报格式52
7.7.4数据报服务类型与先告权52
7.7.5报片分割控制53
7.7.6寿命54
7.7.7数据报其它报头段54
7.8 DARPA网际数据报选项54
7.8.1记录路由选项56
供进一步研究57
练习57
7.8.3时间印迹选项57
7.9小结57
7.8.2报源路由选项57
第八章IP数据报路由选择59
8.1前言59
8.2 DARPA网际中的路由选择59
8.3数据报在单个网络上递送59
8.4间接路由选择60
8.5表驱劝IP路由选择60
8.8最终算法62
8.7主机专用路由62
8.6缺省路由62
8.9处理到来数据报63
8.10建立路由选择表64
8.11 小结64
供进一步研究64
练习64
9.1 前言66
9.2 DARPA网际控制报文系统66
第九章DARDA网际协议差错与控制报文(ICMP)66
9.3 ICMP报文格式与递送67
9.4测试报宿可达性和状态68
9.5报告不可到报宿68
9.6数据报流量控制69
9.7网关路由改变请求70
9.8检测循路由或超长路由71
9.9报告错误数据报报头71
9.10时钟同步与中转时间估算72
9.11 获取网络地址72
9.13小结73
9.12获取子网掩码73
供进一步研究74
练习74
第十章协议层级76
10.1前言76
10.2多种协议需求76
10.3协议软件层级概念77
10.4各层功能78
10.5 X.25及其与ISO模型的关系79
10.4.1 ISO 7层参考模型79
10.5.1TCP/IP网际分层模型81
10.6 ISO与DARPA分层的区别82
10.6.1端到端和链路级可靠性82
10.6.2智力和判定位置设定83
10.7协议分层原则83
10.7.1在网际环境中分层84
10.8网络子结构分层表示85
10.9分层的缺点86
10.10多路复用与多路分用基本思想87
练习88
供进一步研究88
10.12小结88
10.11 ISO无联接递送协议88
第十一章用户数据报协议90
11.1前言90
11.2标识最终报宿90
11.3用户数据报协议90
11.4 UDP报文格式91
11.5 UDP封装与协议分层92
11.6分层与UDP校验和计算93
11.7 UDP多路解编94
11.8预留与可用的UDP口号94
11.9小结95
供进一步研究95
练习95
第十二章 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TCP)97
12.1前言97
12.2数据流输送的需求97
12.3应用与可靠输送服务的接口97
12.4提供可靠性98
12.5滑动窗口思想100
12.6传送控制协议101
12.7TCP口和协议102
12.8数据片数据流及序列编号103
12.9可变窗口尺寸与流量控制104
12.10 TCP报段格式104
12.11 TCP校验和计算106
12.12确认与重传107
12.13超时与重传107
12.15建立一条TCP联接109
12.14拥挤响应109
12.16结束一条TCP联接110
12.17 TCP联接复原110
12.18强制数据递送111
12.19预留的TCP口编号111
12.20小结112
供进一步研究112
练习112
13.2网关路由选择表的来源114
13.1前言114
第十三章 核心网关系统(GGP)114
1 3.3以部分信息进行路由选择115
13.4核心网关与非核心网关116
13.5网关到网关协议(GGP)117
13.6 GGP报文格式117
13.7替代GGP的办法119
供进一步研究120
练习120
13.8小结120
第十四章 自治系统与联盟(EGP)121
14.1前言121
14.2在体系结构模型上增加复杂性121
14.3 自治系统概念123
14.4外部网关协议124
14.5 EGP报文报头125
14.6 EGP相邻搜索报文126
14.7 EGP相邻可达性报文126
14.8 EGP轮询请求报文127
14.9EGP路由选择更新报文128
14.10 EGP的关键限制130
14.11 EGP2/EGP3中寻址问题131
14.12分散网际结构131
14.13自治联盟概念132
14.14小结132
供进一步研究132
练习132
15.1前言134
15.2静态和动态内部路由134
第十五章 内部网关协议134
15.3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135
1 5.4 RIP报文格式137
15.5 HELLO协议做为一种IGP138
15.6 RIP HELLO与EGP相结合139
15.7用部分信息进行路由选择140
15.8小结141
供进一步研究141
练习141
16.2回顾有关事实143
16.3使网络个数最少143
16.1前言143
第十六章 透明网关与子网寻址143
16.4透明网关144
16.5代理ARP145
16.6 子网地址145
16.7子网寻址的灵活性147
16.8 用掩码实现子网148
16.9有子网情况下的路由选择148
16.11统一路由选择算法149
16.10子网路由选择算法149
16.12子网掩码的其它事项150
16.13对子网广播150
16.14小结151
供进一步研究151
练习151
第十七章 交互作用的客户服务器模式153
17.1前言153
17.2客户服务器模式153
17.3一个简单实例UDP回送服务器153
17.4.2本地时间与世界时间155
17.4.1 日期和时间的表示155
17.4时间与日期服务155
17.5服务器的复杂性156
17.6 RARP服务器156
17.7其它客户服务器模式157
17.8小结158
供进一步研究158
练习158
18.3平淡的名称空间159
18.2机器名称159
18.1前言159
第十八章 领域名宇系统159
18.4层次名称160
18.5委派名称权限160
18.6细分权限161
18.7网际领域名称161
18.8域名到地址的变换163
18.9域名解析163
18.10用暂存器提高变换效率164
18.11域名服务器报文格式165
18.13域名简化169
18.12压缩名称格式169
18.14反向变换170
18.15指针查询170
18.16向其它名字类型扩充170
18.17获得子域权限171
18.18小结171
供进一步研究171
练习172
19.3网际TELNET协议173
19.2远程交互式计算173
19.1前言173
第十九章应用层服务173
19.4 Rlogin(4.3 BSD UNIX)175
19.5文件传送176
19.6网际文件传送协议(FTP)176
19.7网际平凡文件传送协议177
19.8电子邮件178
19.9邮箱名称和别名178
19.10网络互联与邮件的关系179
19.11 电子邮件服务网际标准180
19.12网际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181
19.13协议的依从关系184
19.14小结184
供进一步研究184
练习185
第二十章 网际研究与工程技术问题186
20.1前言186
20.2激励发展的力量186
20.3适应扩充与增加的负荷187
20.4新应用189
20.5硬件和通信新技术191
206适应新组织的变化192
20.7小结194
供进一步研究194
附录14.3 BSD UNIX与DARPA网际协议的接口195
附录2实施者须知和建议217
附录3 RFC指南223
附录4网际术语及缩写词汇解释249
附录5正式DARPA网际协议269
参考文献278
索引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