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
  • 陆国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874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8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有机合成的历史1

1.2 有机合成反应的发展3

1.3 有机合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5

参考文献6

第2章 官能团的互相转变——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8

2.1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8

2.1.1 烃化试剂的形成8

2.1.2 常见的亲核试剂和亲核取代反应11

2.1.3 醚和酯的亲核裂解14

2.1.4 Mitsunobu反应16

2.2 羧酸衍生物的互相转化18

2.2.1 转变成酰卤19

2.2.2 转变成酸酐20

2.2.3 形成活性酯22

2.2.4 形成N-酰基咪唑24

2.3 芳环上的官能团的互相转变25

2.3.1 芳基重氮盐为合成中间体25

2.3.2 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8

2.4 碳碳重键上的加成反应30

2.5 通过有机硼中间体的官能团转变33

2.5.1 Brown硼氢化反应33

2.5.2 有机硼转变为醇、醛酮、胺和卤代烃34

2.5.3 炔烃的硼氢化反应和官能团转变37

2.6 通过消去反应的官能团变换38

2.6.1 1,2-消去反应38

2.6.2 1,3-消去反应46

习题47

第3章 官能团的互相转变——氧化和还原反应50

3.1 氧化和还原的概念50

3.2 氧化反应52

3.2.1 催化氧化和催化脱氢52

3.2.2 高价金属氧化物和盐53

3.2.3 有机氧化剂60

3.2.4 其他氧化剂68

3.3 还原反应72

3.3.1 催化氢化反应72

3.3.2 金属氢化物还原剂78

3.3.3 活泼金属还原剂85

3.3.4 低价钛盐还原——McMurry反应90

3.3.5 非金属还原剂93

习题96

第4章 碳碳键的形成——烃化、酰化和缩合反应99

4.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99

4.1.1 有机镁试剂100

4.1.2 有机锂试剂104

4.1.3 有机铜试剂106

4.1.4 有机锌试剂109

4.2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反应110

4.2.1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烃化反应112

4.2.2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酰化反应115

4.2.3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116

4.2.4 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及相关反应118

4.2.5 Baylis-Hillman反应122

4.3 醛酮、羧酸衍生物的烃化、酰化和缩合反应123

4.3.1 烃化反应124

4.3.2 酰化反应128

4.3.3 Michael加成反应129

4.3.4 缩合反应130

4.4 多组分缩合反应142

4.5 芳环的烃化和酰化反应144

4.5.1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144

4.5.2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145

4.5.3 芳环上的甲酰化反应146

4.6 烯烃和芳烃的芳基化反应149

习题151

第5章 碳碳键的形成——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和元素有机化合物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155

5.1 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碳碳键的形成155

5.1.1 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化学键155

5.1.2 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中的基元反应158

5.1.3 有机钯配合物催化碳碳键形成的反应161

5.2 有机硅试剂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168

5.2.1 硅的成键特点168

5.2.2 烯醇硅醚169

5.2.3 硅叶立德和Peterson反应172

5.2.4 乙烯基硅烷174

5.2.5 烯丙基硅烷176

5.3 有机磷试剂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178

5.3.1 磷的成键特点178

5.3.2 磷叶立德180

5.3.3 Wittig反应181

5.3.4 Wittig-Horner反应184

5.3.5 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185

5.3.6 Tebbe试剂成烯反应186

5.4 有机硫试剂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187

5.4.1 硫稳定的α-碳负离子的反应188

5.4.2 硫叶立德和氧化硫叶立德191

5.4.3 不饱和硫醚194

5.5 有机硼试剂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195

5.5.1 有机硼试剂的制备方法195

5.5.2 有机硼的羰基化和有关反应196

5.5.3 三烃基硼与α-卤代羰基化合物的反应199

5.5.4 三烃基硼与α,β-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200

习题201

第6章 碳碳键的形成——碳环和杂环的形成206

6.1 分子内的亲核环化——Baldwin成环规则206

6.1.1 Baldwin成环规则206

6.1.2 亲核反应成环实例209

6.2 分子内的亲电环化211

6.3 分子内自由基环化212

6.3.1 分子内还原偶联212

6.3.2 分子内自由基加成环化214

6.4 RCM反应216

6.5 中环和大环的形成218

6.6 环加成反应222

6.6.1 Diels-Alder反应222

6.6.2 碳烯与烯键的加成227

6.6.3 [2+2]环加成反应230

6.7 电环化反应成环231

6.8 开环反应233

6.8.1 亲电和亲核反应开环233

6.8.2 氧化还原开环235

6.8.3 周环反应开环236

6.8.4 ROM反应开环237

6.9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237

6.9.1 亲核和亲电反应成环合成杂环化合物237

6.9.2 环加成反应合成杂环化合物247

习题251

第7章 重排反应255

7.1 从碳原子到碳原子的亲核重排反应256

7.1.1 Wagner-Meerwein重排256

7.1.2 Demjanov重排258

7.1.3 频哪醇重排258

7.1.4 二芳羟乙酸重排261

7.1.5 Wolff重排261

7.1.6 双烯酮-苯酚重排263

7.2 从碳原子到杂原子(N,O)的亲核重排263

7.2.1 氮烯的重排263

7.2.2 Beckmann重排265

7.2.3 Baeyer-Villiger重排266

7.2.4 1,2-亲核重排的立体化学268

7.3 亲电重排反应269

7.3.1 Favorskii重排269

7.3.2 Stevens重排271

7.3.3 Wittig重排272

7.4 σ键迁移重排反应272

7.4.1 σ键迁移重排272

7.4.2 Cope重排275

7.4.3 Claisen重排277

7.5 芳环上的重排反应282

7.5.1 从氮原子到芳环的重排283

7.5.2 从氧原子到芳环的重排286

7.5.3 Smiles重排286

习题287

第8章 官能团的保护和潜在官能团291

8.1 官能团的保护292

8.1.1 羟基的保护292

8.1.2 1,2-和1,3-二醇羟基的保护297

8.1.3 醛酮羰基的保护300

8.1.4 羧基的保护302

8.1.5 氨基的保护304

8.1.6 活泼碳氢键和碳碳双键的保护308

8.2 潜在官能团309

8.2.1 烯烃作为潜在官能团309

8.2.2 苯酚醚作为潜在官能团310

8.2.3 醇羟基为潜在官能团311

8.2.4 杂环作为潜在官能团312

习题314

第9章 不对称合成317

9.1 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概念317

9.1.1 手性的意义317

9.1.2 手性的基本术语318

9.1.3 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318

9.1.4 对映异构体组成的分析测定321

9.2 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方法322

9.2.1 以手性天然产物为原料合成手性化合物322

9.2.2 手性底物控制的不对称合成方法323

9.2.3 手性辅基控制的不对称合成方法325

9.2.4 手性试剂控制的不对称合成方法333

9.2.5 手性催化剂控制的不对称合成方法335

9.2.6 双不对称合成方法336

9.3 烯键的立体选择性反应337

9.3.1 不对称催化氢化338

9.3.2 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反应341

9.3.3 不对称双羟基化和不对称氨基羟基化反应345

9.3.4 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348

9.3.5 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350

9.3.6 Alder(ene)反应354

9.3.7 不对称Cope重排和Claisen重排357

9.4 羰基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反应358

9.4.1 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358

9.4.2 Roush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364

9.4.3 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α-烃化366

9.4.4 醇醛缩合反应的立体化学368

9.4.5 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376

9.5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378

9.6 动力学拆分383

9.7 生物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385

习题388

第10章 有机合成设计392

10.1 合成设计的重要性392

10.2 逆向合成分析393

10.2.1 合成子和合成等价物(等价试剂)393

10.2.2 逆向切断、逆向连接和逆向重排395

10.2.3 逆向官能团变换397

10.3 离子型合成子的分类、组合和极性转换398

10.3.1 离子型合成子的分类398

10.3.2 离子型合成子的组合400

10.3.3 离子型合成子的极性转换401

10.4 某些单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04

10.4.1 胺的逆向合成分析404

10.4.2 醛和酮的逆向合成分析405

10.4.3 羧酸的逆向合成分析407

10.4.4 腈的逆向合成分析409

10.4.5 烯烃的逆向合成分析409

10.5 双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10

10.5.1 1,3-二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10

10.5.2 1,5-二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12

10.5.3 1.2 和1,4-二官能团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15

10.5.4 1,6-二官能化合物的变换419

10.6 脂环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22

10.7 杂环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427

10.8 导向基的引入430

10.9 立体构型的控制434

10.9.1 立体构型控制的策略434

10.9.2 立体控制合成实例438

10.10 合成简化的策略445

10.10.1 直线型合成与会聚型合成445

10.10.2 对称性的利用447

10.10.3 注意重复单元的切断448

10.10.4 共同原子法和多键切断450

10.10.5 重排反应的利用451

10.10.6 注意关键反应的应用453

10.11 绿色有机合成455

10.12 合成设计综合练习461

习题469

第11章 复杂分子合成实例471

11.1 阿伐他汀钙的合成471

11.2 多氧菌素的合成475

11.3 生物碱swainsonine的合成478

11.4 HIV-1抑制剂TMC114的合成480

11.5 三环萜longifolene的合成485

11.6 天然产物epothilone A的合成490

11.7 抗疟疾药青蒿素的合成493

11.8 抗菌素erythromycin A的合成495

11.9 Prelog-Djerassi内酯的合成498

11.10 抗癌药紫杉醇的合成501

参考文献505

习题507

主要参考书目512

附录513

附录1 常用缩写语513

附录2 有机合成化学文献516

附录3 人名反应及其他一些重要反应索引和阅读文献518

附录4 问题和习题参考答案或提示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