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校园文化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邦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3030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校园文化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大教育的校园文化1
一、大教育与大文化1
二、校园文化的界定6
三、校园文化研究的兴起9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性质、特征13
一、鲜明的教育性和明确的规范性13
二、严密的系统性和有限的开放性14
三、内容的集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14
四、触角的敏感性和时间的超前性15
五、吸收的选择性和释放的辐射性16
第三节 校园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7
一、校园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8
二、校园文化的研究方法20
三、校园文化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1
四、校园文化研究的意义22
第二章 校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5
第一节 中国的学校及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6
一、中国古代的学校及其文化26
二、中国近现代的校园文化32
三、中国当代校园文化38
第二节 西方的学校及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39
一、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校及其校园文化39
二、西欧中世纪的校园文化41
三、欧美近现代的校园文化42
第三章 校园文化的主体与客体44
第一节 校园文化的主体44
一、校园文化主体的概念44
二、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学生45
三、校园文化的晶核--教师48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服务人员50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客体53
一、环境概述53
二、社会大环境53
三、园区环境55
第三节 现代人才的素质57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57
二、现代人才的智能结构59
第四章 校园文化的结构63
第一节 校园文化的理论结构63
一、校园文化的理论体系63
二、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65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应用结构67
一、智能型知识文化67
二、素质型心理文化69
三、情感型审美文化71
四、协同型文体文化72
五、技术型物质文化73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分类74
一、幼儿园校园文化74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75
三、大学校园文化77
第五章 校园文化的功能与价值78
第一节 校园文化与人类文明78
一、文化与文明78
二、校园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80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功能81
一、示范功能82
二、导向与凝聚功能83
三、扬弃与创造功能84
四、约束与熏陶功能85
五、平衡与协调功能86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价值87
一、知识性价值87
二、社会性价值89
三、传播性价值89
四、思想性价值90
五、科学性价值91
六、美育性价值91
七、道德认同性价值92
第六章 校园文化与社会经济94
第一节 校园文化是社会经济的反映94
一、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念反映94
二、校园文化与社会经济9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影响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校园文化9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校园文化的关系104
第七章 校园文化的营造108
第一节 校园文化营造的原则108
一、以文化人的原则108
二、继承和创新原则115
三、合目的性原则119
第二节 校园文化营造的内容123
一、校园物理环境的营造124
二、校园社会环境的营造127
三、合目的性文化人的营造130
第三节 校园文化营造的方法与管理131
一、三种基本的营造方法131
二、营造校园文化的管理133
一、学校精神内涵的界定137
第八章 校园文化的凝聚--学校精神137
第一节 校魂:学校精神137
二、学校精神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功能138
三、学校精神的培育144
第二节 学校精神的作用147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147
二、对建设特色学校的促进作用149
三、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塑造作用150
四、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更新作用153
第三节 学校精神的实践形态--校风建设155
一、校风与学校精神155
二、校风的基本构成和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155
三、优良校风的作用156
四、优良校风的培养158
第一节 名人及其成长环境162
第九章 学校精神的“对象化”--名人名校162
一、名人的标准163
二、名人成长的环境要求164
第二节 名校校园文化的特色166
一、环境优美,建筑设施风格独特166
二、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先进167
三、师资力量雄厚168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169
五、学生素质高,能力强170
六、制度完善严格,管理科学民主171
七、兼容并包,实行开放式办学173
第三节 名人、名校与校园文化营造174
一、名人与名校之关系174
二、研究名人、名校的意义178
总后记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