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 江金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198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1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2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

(二)科学发展观的衍进过程3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6

(一)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10

(二)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观10

(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10

(四)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的发展观11

(五)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观11

三、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3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3

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16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17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指导方针20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24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协调发展的社会2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观25

(二)列宁的社会协调观27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社会协调观30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32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2

(二)列宁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7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9

三、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40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和谐40

(二)列宁论人与自然的和谐44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论人与自然的和谐45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48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48

(一)以人为本是对历史上人本思想的扬弃49

(二)提出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1

(三)必须澄清的几个模糊认识53

二、发展要以人为目的55

(一)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58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9

(三)要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59

三、发展要以人为依靠61

(一)要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62

(二)要建立和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机制66

(三)要形成鼓励人们创造的社会氛围67

(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68

四、发展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8

(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实现70

(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70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72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72

二、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75

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77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77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79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81

(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换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82

(五)坚持深化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86

四、在经济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89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89

(二)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90

(四)正确处理不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91

(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91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观93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93

(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形成的探索过程93

(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四个建设”全面协调发展97

二、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98

(一)全面推进“四个建设”98

(二)协调推进“四个建设”105

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108

(一)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10

(二)加快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110

(三)促进“中部崛起”111

四、实现城乡的全面协调发展112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113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115

五、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互动118

(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119

(二)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121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124

一、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必然选择124

(一)人类社会经历了人与自然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历程124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衍进127

二、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130

(一)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加剧了资源短缺程度130

(二)环境保护成果脆弱,人与环境矛盾日趋尖锐137

(三)粗放式增长方式加重了资源、环境压力141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44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145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48

一、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151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151

(一)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内在地要求构建和谐社会152

(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导向154

(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主线156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157

(一)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158

(二)和谐社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59

(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要同步同向推进160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3

(一)按照公平正义的要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164

(二)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166

(三)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68

(四)要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169

(五)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171

(六)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断创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机制173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176

第八章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176

(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177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证177

(三)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好思想基础178

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182

(一)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182

(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83

三、用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185

(一)正确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185

(二)树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187

附录一 发展观的思想源流199

附录二 关于环境问题几个有争议的学术观点220

附录三 关于循环经济224

附录四 北京共识239

后记244

热门推荐